查看原文
其他

习近平江苏行丨保存文脉,记住乡愁——走进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导读

7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省考察。5日下午至6日上午,总书记先后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展示中心、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了解高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企业科技创新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情况。


本文字数:2486字

阅读时间:8分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说,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时隔四个月,总书记赴江苏实地考察,第一站来到苏州。7月5日下午至6日上午,他先后看了工业园区、高科技企业、历史文化街区,每一处都体现了对首要任务的重点关注。



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还考察了平江历史文化街区,重点考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情况。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面积约116.5公顷,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现存整体布局与宋代《平江图》基本一致,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水城风貌,是苏州古城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河道中乌篷船过,弄堂里评弹声声。保存完好的江南水乡风貌,成为传承江南文脉、展现江南生活的重要依托。秉持“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理念,平江历史街区实现生活、文化、商业、旅游、社区良性互动与和谐相融,是大运河遗产活化利用的“城市会客厅”。


2002年,苏州市启动了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采取“修旧如旧,保存其真”的修缮方式,较好地保存了街区历史风貌。2022年,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


这里有张继枫桥夜泊时听闻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也有杜荀鹤笔下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还有贺铸感慨万分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夏天的一碗三虾面,乃活色生香的地道风味,雨后的门环惹铜绿,是温润如玉的儒雅气质。吴侬软语里的声声慢,唱出了评弹曲调婉转回旋的缱绻绵长,桂花糖粥中的甜腻腻,是水乡用柔情滋养的烟火人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苏州市考察,来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了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情况。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一起走近这粉墙黛瓦,在方寸之间遇见江南文化,听文物古迹讲述姑苏往事。


一条街 看遍姑苏繁华


7月6日,游客在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休闲游玩。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苏州城,曾以平江府命名。当地人说,来到平江路,才能感受最地道的老苏州。


古城东北隅,只见平江历史街区东起外环城河,西至临顿路,北自白塔东路,南及干将路,116.5公顷内古建林立,是历史风貌的集中荟聚。


菉葭巷东端的通利桥在水波之上横卧了千百年,潘世恩故居的书卷气韵彰显状元宅第的往昔辉煌,耦园里有沈秉成与严永华的雅趣生活,丁香巷里的彷徨是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的背影。布衣蔬食、庭院幽深,苏式浪漫在此诗意地栖居。江南锦绣、姑苏为最,今年是苏州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1周年,向新而行打响文化品牌,江南古城有了“焕新密码”。


“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从潮味隽永的牌坊街,到“里坊制度活化石”三坊七巷,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走进古街古巷。


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若干意见》……总书记深刻指出:“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一道河 读懂江南古今


7月3日拍摄的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平江连漕运,河岸尽繁华。


作为大运河遗产点,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灵秀,也有“满船清梦压星河”的诗情。古时,南北通衢的运河推动了南腔北调的融合,形成了舳舻蔽水的繁华。如今,宝带桥、虎丘塔等“运河十景”成为亮眼地标,在现代都市中保留着一段段水光氤氲的古老回忆。


水,是苏州的根,也是江南的魂。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派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起一座阖闾大城,“水陆双棋盘”的城市格局初现雏形。苏州文庙珍藏的《平江图》,尽显南宋时期古城河网密布的古城风貌。展开清代《姑苏繁华图》的长卷,“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映入眼帘,五十多座桥,上百艘各类船只,再现了“吴阊至枫桥,列市二十里”的盛世景象。


依水而建、因水而兴,苏州也成为江南城市的一个缩影,见证了大运河与沿线儿女的血脉相连。水是刚柔并济的力量,孕育了江南至刚至柔的性格,这里既有烟雨行舟的恬静,又有搏击风浪的敢勇。大运河上的东西交汇、中外交流,成就了江南文化开放包容的格局与气度。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大运河,从在北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察看沿岸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到前往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了解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取得的成效,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一座城 传承千载文脉


7月3日拍摄的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从高空俯瞰苏州古城,目之所及,有千年文韵绵延传承,也有发展脉动生生不息。


在这里,范仲淹首创苏州府学,留下“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的佳话,新中国成立后,这片土地产生了100多位苏州籍两院院士。千百年来,苏州造就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使江南不只是一个地域概念,更成为中国人精神家园里的文化意象。


从“传家无别物,礼义守书田”到“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一代代苏州人薪火相传、赓续文脉,用汇通江海的气概、滴水穿石的韧劲,守护苏州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


苏工之美、苏菜之精、园林之秀、昆曲之雅......这方水土赋予了苏州人细腻的性格,也培育了精工细作的极致匠心,催生出“苏州制造”6家全球“灯塔工厂”、33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7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万余家优秀制造业企业的雄厚底气。


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在苏州,江南文脉的汩汩清流正从岁月深处涌来,汇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河,浩浩荡荡、奔向未来。


本文来源: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苏州发布等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习近平总书记:建城市、搞工业、保生态都要用地,必须精打细算;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谈到一个重大课题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视频】 习近平:真正把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城市规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